中國大陸、中國臺灣和韓國,芯片代工廠們的價格戰(zhàn),開打了
眾所周知,2023年全球芯片企業(yè)都太好過,從芯片設計企業(yè),到晶圓制造企業(yè),再到封測企業(yè),因為需求下滑,價格下降,大家的營收、利潤都在下滑,有些甚至虧損。
而晶圓廠,作為芯片行業(yè)中的中間企業(yè),上面對接IC設計企業(yè),自然也因為芯片行情不好,訂單下降,而業(yè)績下滑。

數(shù)據顯示,2023年下半年,眾多的晶圓企業(yè),其產能利用率低于60%,也就是說有40%的產能是空轉的,完全是被浪費掉了。
芯片制造企業(yè)不能隨便關機,哪怕沒芯片生產,生產線也得空轉,一時停機,再重新啟動,很多的參數(shù)、配置就得重新調整,良率無法保證。
在這樣的情況之下,各大晶圓廠,不得不降價,搶訂單,反正空著也是空著,能搶一點是一點。

所以在2023年我們經??吹?/span>聯(lián)電、三星、格芯等企業(yè)表示,要對成熟芯片降價,因為成熟芯片競爭最大,基本上所有晶圓廠,都有產能在空轉,不降價怎么辦?
而近日,又傳出消息,韓系、臺系代工廠,又要打價格戰(zhàn)了,三星、聯(lián)電和PSMC繼續(xù)降價,以保持價格競爭力,幅度在5%至15%不等,甚至連臺積電,也對其報價進行了一些調整,以使其服務對客戶更具吸引力。
據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中國大陸的晶圓廠,也不得不跟著進行價格調整,以爭取新產能的訂單。

畢竟目前中國大陸的晶圓,主要產能均是在成熟芯片上,且在大規(guī)模擴產,一旦臺積電等臺系廠商,三星這樣的韓系的價格下調,吸引到更多的客戶之后,勢必造成其客戶外流,影響業(yè)績。
也就是說,從現(xiàn)在的情況來看,中國大陸、中國臺灣和韓國代工廠之間的價格戰(zhàn),可能又正式展開新一輪了。
不知道中國大陸的晶圓企業(yè)們,準備好了沒有?特別是目前我們還在努力的擴產成熟芯片,產能不不斷提升,目前就已經面臨價格戰(zhàn)了,那當產能再擴充之下,競爭就會更激烈,又將怎么辦?